近日,一則廣發銀行金融租賃公司籌建組的招聘公告吸引了租賃業內的關注。雖然還未有具體的籌建信息公布出來,但不難看出,廣發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的計劃正在加速落地。
不僅是廣發銀行,今年4月,中國銀行相關金融租賃公司的籌建工作也取得了新進展,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的設立已獲得銀保監會批復同意,注冊資本擬為108億元人民幣,中行持股比例達92.59%。
一直以來,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都是金融租賃業發展的主導力量,無論是公司資產規模還是凈利潤水平均表現亮眼。國際評級機構標普信評也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提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造成負面影響,但得益于母行的有力支持,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信用質量將維持穩定。
整體來看,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濟衰退等不利影響,但金融租賃業仍然保持了較為平穩且總體向好的發展態勢。
發揮產融優勢平穩落地各項業務
除上述兩家銀行擬籌建金融租賃公司外,今年4月,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也正式通過董事會決議,擬設立金融租賃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70家金融租賃公司,其中有37家由銀行全資控股。從上半年業內擬籌建金融租賃公司的各方動向來看,資本對于金融租賃行業的投資熱情未減。
金融租賃公司的新設與籌建腳步未受到疫情的影響,而在經營方面,租賃企業也展現出了較強的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與應對各種困難的信心。中國外資租賃委員會近期對融資租賃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97%的企業在近半年內不擔心持續經營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金租公司圍繞服務實體企業的各項租賃服務在有序地推進當中。從單個機構看,湖北金融租賃公司前4個月實現業務投放54億元,其中,4月單月實現了超20億元的投放。
值得關注的是,在各省市進入全面復工復產的4月,不少金融租賃公司都落地了新的業務或達成新的合作。例如,工銀租賃成功向成都航空交付了一架國產ARJ21-700飛機;交銀金融租賃與外高橋造船、廣船國際和中船貿易聯合簽訂了12艘12萬噸雙燃料油船建造合同,總金額達46億元;此外,國銀租賃也于當月與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及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訂立三份造船合約,共計8艘21萬噸散貨船,總價值約為4.2億美元。
提升流動性增資發債雙管齊下
今年3月,建信金租完成增資30億元,總注冊資本升至110億元引發了行業關注。
增資一直都是金融租賃行業的熱點話題之一。《金融時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網站公布的信息統計,2020年1月至6月,共有包括建信金租在內的4家金融租賃公司獲準進行了增資。3月,山東通達金融租賃獲批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加至11億元;交銀航空航運金融租賃獲批注冊資本由85億元增加至140億元;5月,華融航運金融租賃獲批注冊資本由9億元增加至12億元。
除增資外,今年上半年,金融租賃公司也獲準發行多單金融債券。據《金融時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橫琴華通金融租賃、廣東粵財金融租賃、工銀金融租賃、農銀金融租賃、浦銀金融租賃、交銀金融租賃、四川天府金融租賃、蘇銀金融租賃、蘇州金融租賃、華融金融租賃10家公司獲得監管部門批準發行金融債券,總發行規模達590億元。
雖然金融租賃公司股東背景實力較為雄厚,且同業拆借、股東增資、金融債等融資渠道較為順暢,但在頻頻發債增資背后,仍需注意流動性風險問題。受疫情影響,實體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周轉壓力,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租賃公司發行金融債有助于優化中長期資金配置,降低因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積極應對飛機租賃面臨的壓力
在70家金融租賃公司中,不少具有較強資本實力的公司,其業務的國際化程度較高,相關飛機、船舶、海工平臺的租賃項目受到了航空、航運市場低迷的直接影響。開展飛機租賃的金租公司面臨著航空公司破產、租金下降、飛機訂單推遲和取消、供應過剩與飛機價值下降等挑戰。對此,標普信評分析認為,航空租賃業務敞口較大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的收益水平將受到較大沖擊。
不過,雖然外部的發展環境不容樂觀,但標普信評認為機構有能力應對和化解,國內金融租賃行業的航空業風險敞口主要集中在國內大型銀行的金融租賃公司,母行的高信用質量能夠有效緩解此次疫情對租賃子公司業務帶來的沖擊。
近日,中國飛機租賃公司宣布發行3億元人民幣的短期融資券,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飛機采購。
作為資本密集型以及資源密集型產業,機構雄厚的資本實力以及外部優渥的生態環境一直以來都是飛機租賃得以快速發展的積極因素。近日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總體建設方案》提出“為船舶和飛機融資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取消船舶和飛機境外融資限制,探索以保險方式取代保證金”,這也為國內飛機租賃的發展帶來了利好,有望為原本已經在快速發展的金融租賃行業增添新的發展動力。
在強監管的大環境下,審慎經營、合規經營依然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金融租賃行業的重點。隨著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強,金融租賃公司也應進一步規范自身經營行為,切勿漠視監管,在內控管理和開展業務時,應首先熟知并嚴格遵守各項監管政策,以合法合規經營為前提,更好地提升專業化、差異化服務能力。
標簽: